◎戶力平
隨著夜幕降臨,緊鄰北五環(huán)路清河兩岸各色燈光交相輝映,呈現一派迷人的斑斕景象。置身于此,波光瀲滟,晚風徐徐,夜色中的沉靜和浪漫,頗富詩情畫意,令人流連忘返。這就是“清河之洲”,即“清河濱水綠廊”景區(qū)。
“清河之洲”位于海淀區(qū)中部的清河,借景西山之古韻,傳承“三山五園”之文脈,形成集防洪、休閑、文化于一體的城市濱水空間,將1.17公里的河道營造成情趣盎然的風景線。每至入夜時分,許多人到此,既領略一份清涼與舒暢,更觀賞那別有風韻的夜色之美。
晚上8時許,來到“清河之洲”景區(qū),遠遠地看見“清河濱水綠廊·清河之洲”幾個大字。此時暮色已降臨,只見河岸上暖黃色的燈光已亮起。沿著清河濱水綠廊漫步,一側是被夜風吹起漣漪的河道,一側是開得正盛的鮮花,多種花木因被地面色彩變換的燈光所照射,展現出了紅、黃、綠、藍等不同顏色,使人不由得停下腳步,駐足拍下夜色里的美景。
沿著步道緩緩而行,每走幾步,就能看到地上由互動投影射出的不同場景,桃花、雪花、樹葉、蝴蝶、山水畫……時而靈動,時而古樸,令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細細品味這詩一般的景致。
來到河堤上的走廊前,一處詩詞燈牌吸引不少人的眼球。“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臨溪放艇依山坐,溪鳥山花共我閑。”“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些經典古詩詞句被制作成了發(fā)光的燈牌,懸掛在古香古色的木質走廊頂部,格外耀眼,別有景致。
由此往東,為月軒、眉軒及小廣場,設有茶舍、咖啡店、圖書畫展文化空間等,人們在休閑漫步的同時,還可以坐下來,品一杯清茶,吹著晚風,觀賞著夜景,或與三五好友暢聊,為夜游體驗增添一份閑適。
沿著蜿蜒的步道繼續(xù)向東而行,便來到一座亭臺之中,其南側是一座高大的彩虹橋,橫跨于清河之上,只見橋拱上懸有“匯芳橋”之額。橋的兩側為多色霓虹燈所裝飾,紅、黃、粉、綠的顏色不斷變換著,與兩岸的燈光樹影構成迷人的斑斕色彩。
拾階而上,便置身于彩虹橋的最高處。在此遠眺,遠山近水,一覽無余。遠觀西山如黛,影影綽綽;近看清河似碧,水光清澈。特別是燈光映射下的步道上,游人如織,且行且停,與不斷變換著的光影構成一幅天上人間的動感畫面。
據海淀區(qū)水務局的朋友介紹,“清河之洲”是海淀區(qū)以生態(tài)為基底、文化為線索,為發(fā)掘清河及圓明園的歷史遺存而打造的第一處完全實現藍綠融合的開放式大型濱水公園。設置十處主要景觀:吸取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曲院風荷建筑的布局特色,改造現有閘房的“樹村閘影”;結合碼頭與觀景平臺的“云舟芳樹”;脫胎于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匯芳書院眉月軒的服務空間“月榭芳菲”;水中月影與岸上桃花相映成趣,呈現文化主題的“月地花天”;遠觀河景的飄逸棧橋“霏紅無際”;棧橋圍合出的綠島小劇場“水木長歌”;結合現代技術材料與傳統(tǒng)木編橋工法的“匯芳殘雪”;與月軒遙相呼應的服務空間“眉軒花影”;展現歷史圖景,登高遠眺的觀景臺“天水相忘”;承接公園出水口,形成跌水景觀的“荷風清流”。每一處景觀既各有特色,又彼此呼應,點與面和諧布局,四季景色迥然不同。
在此可東觀清河,南望圓明園,西眺頤和園與西山,將山、水、園共同構成一幅山水畫卷。與傳統(tǒng)河道景觀不同的是,“清河之洲”起于河道,卻終于公園,南北縱深260米,形成了藍綠交融的濱水空間。景區(qū)內還辟出3000平方米的“多稼田廬”,用于種植京西稻,有小亭夾雜其間,營造出田園風光。游人徜徉于此,既盡情體驗三山五園文化,又能享受休閑親水的樂趣。而景區(qū)緊鄰北五環(huán)路,由此,河畔之燈火與五環(huán)上奔流的車影呼應,極富動感。
“清河之洲”,夜色中的這處斑斕景致,耀眼奪目,充滿詩意。那被燈光渲染得五顏六色的天幕和水面,那變幻的婆娑樹影,特別是那棧道邊沿處蜿蜒向前的燈帶,在水面上留下倒影,宛如飄逸的絲帶。漫步于此,不僅能讓人平添幾分愜意,更能帶來視覺上的極致享受。